全国服务热线:400-8785-969
如何有效地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?
如何有效地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?
来源:浏览:1096次
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:400-8785-969
提问者

如何有效地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?

解答

非氧化性杀生剂的杀生机理与氧化性杀生剂不同,它不受水中还原物质的干扰,对黏泥的剥离作用好,可以弥补氧化性杀生剂的某些不足。其缺点主要是有一定毒性,对环境不利,同时费用较高。国内外有些设计在循环冷却水中不用氧化性杀生剂,只定期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,例如每周或每两周加一次。这种方法费用很高,不够有效,也不够科学。所以,目前国内多不采用“定期加药”的方式,而是在必要时采用冲击式的不定期加药。要做到用药有效合理,需要累积经验,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。但以下原则是普遍应注意的。

(1)根据检测数据对症下药   应建立对微生物的检测手段和监测制度,对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数量、黏泥量、有关化学污染物含量(如COD、NH4+、NO2-等)进行监测,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是否应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。例如,有的系统平时只用氯杀生,仅在水质恶化或有其他困难时才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,一般多在夏季使用3~5次。如水质较好,一年只用1~2次,甚至全年不用非氧化性杀生剂。这样既控制了微生物,又降低了费用。

(2)将微生物危害控制在苗头,适时加药   即在水质有恶化倾向时及时加药,对微生物“先发制胜”,将微生物控制在大量黏泥产生之前,才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系统中已经产生大量黏泥之后,就很难在不停车状态下清除出系统。要掌握这个原则并不容易。需要累积多年的监测数据,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吸取其他单位的经验。掌握微生物危害的规律之后,则可将非氧化性杀生剂用得巧妙适时。例如,某厂的经验是:当NO2->1mg/L、黏泥量大禹4mL/m³,在连续三次加氯,余氯均不合格时就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。有的厂在发现有黏泥成绩倾向时采取先剥离后“围歼”的办法,先使用剥离效果好的季铵盐类杀生剂剥离黏泥,24h后进行排污处理,然后再投加SQ8之类的高校杀生剂,杀灭剥离下来浮于水中的菌藻,把微生物控制在较低数量。许多厂在系统漏油时,多采用季铵盐类杀生剂。还有的厂在提车前加药剥离系统黏泥,使水冷器及冷却塔填料上的黏泥剥落,以减少停车后清理的工作量。总之,要根据本系统的规律,掌握加药时机,千万不能拖到黏泥危害严重时才加药。